查看原文
其他

传承校史红色基因 擦亮底色为党育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0月21日,党委书记罗慧为机关党总支、学前教育二系党总支和思政教学部直属党支部全体党员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课中,罗慧以《传承校史红色基因 擦亮底色为党育人》为题,细致讲解学校血脉里流淌着的鲜明红色基因和厚重红色文化,带领大家学习和感悟校史中的“红色基因”



校史中“红色基因”是川南幼专的精神财富




我校的红色基因


▲参加征粮剿匪的校友


我校的红色基因,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她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传播革命思想、科学理论、先进文化的使命。进步教师在地下党小组的领导下,引导师生阅读革命书籍,组织进步学社,创办进步墙报,与反动教师开展斗争。解放前夕,不少学生加入了共产党,积极参加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斗争,迎接隆昌解放。解放初期,学生们参加“地干班”学习,开展征粮剿匪工作,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战斗,涌现出了刘作先、沈寄踪、蒋启予、谢守骏等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她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儿女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的一个缩影。


学校历史沿革


▲1932年隆昌县立乡村师范学校


▲1934年隆昌县立乡村师范学校


▲1947年隆昌县立师范学校


▲1952四川省隆昌师范学校


▲2001四川省隆昌幼儿师范学校


▲2014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挖掘和领悟校史中的“红色基因




坚定的理想信念


刘作先:心明志坚传真理


1942年12月,隐蔽在内江师范教书的中共内江中心县委书记刘作先与保持单线联系的上级领导失去了联系,在两次前往接头地点仍无法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转移到隆昌,应聘到我校以教书作掩护。他经常与共产党员沈寄踪、蒋启予一起分析形势,共同研究怎样团结领导和群众,怎样和反动势力作斗争,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刘作先、蒋启予先后三次到重庆找党,终于在化龙桥八路军办事处与中共南方局领导钱瑛、于江震等取得联系,汇报了在学校所做的工作。南方局领导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指示他们成立党小组,仍以“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为主,抵制反动势力“三青团”的发展,开展反对国民党拉丁派款和制造内战的阴谋活动。回到学校后,他们认真贯彻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指示,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

1945年11月,刘作先、蒋启予、沈寄踪商量,由沈寄踪执笔以中国人民反内战同盟名义写了《为制止内战告全国同胞书》,秘密刻印数百份,分别散发到成都、重庆、内江等地,11月18日的《新华日报》以《为国共军事冲突告全国同胞书》为题作了全文转载,号召动员一切力量制止内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它像犀利的匕首、投枪,刺向蒋介石集团的反动势力,促使国统区人民、青年学生的觉醒。



谢守骏:征粮剿匪献青春


隆昌解放后,为了适应革命形势急剧发展的需要,中共隆昌县委第一任组织部长、我校教师张志卿同志,与县委领导商定,将我校较为成熟的丁念清、谢守骏、谢守骧等进步学生,作为建区骨干分配到区工作。他们与工作队的同志在土匪活动猖獗的严峻形势面前,不怕苦、不怕死,走乡串户、访贫问苦,忘我工作,把党的阳光雨露送进贫雇农民心田。

1950年2月28日,谢守骏在前往矮店子(先锋乡)执行任务途中,不幸为“反共救国军”匪部截获,被匪首欧柏林押送其匪部老巢酷刑拷问。谢守骏宁死不屈,匪徒一无收获,于3月2日晚将谢守骏枪杀于黑市场(今富顺县永胜乡)。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已为革命死了,死也光荣。同年10月27日,与守骏同班的吴树金,前往荣隆乡第五保征粮时,亦被匪徒杀害,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我校创建之初,适逢“9.18”事变爆发,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击日本侵略,发动人民群众,捍卫国家主权的完整、民族的独立,也是摆在学校师生面前的首要任务。

1935年1月

学校为救济难民捐大洋八元。(1935年的8块大洋可以买8袋大米,每袋100斤,共800斤大米。当年学校招生总数35人,大约是全校师生几个月的口粮)。


1938年7月

学校成立“战时服务团”。在校长喻镜如的带领下,学生们以童子军小队为单位,轮流分赴县内各地慰问抗战将士的家属,帮其清洗、缝补,代写家信投寄前方,激励抗战将士英勇杀敌,保卫家园。前线复员、负伤的将士返回故里,学校派代表前往慰问;对本县出征的将士,组织学生前去欢送;对过境的难民同胞,学生也主动予以援助。师生共同组成演出剧团,排练街头剧、舞台剧、活报剧,前往城乡各地巡回表演,创作了《塞上儿女行》《我们的队伍向前走》《塞上风云》及《华北农民歌》《西北进行曲》等节目,开展《抗战建国时期师范生应有的责任》《教育与抗战建国》等主题演讲,广泛运用民间通俗文艺形式进行抗战宣传。


1938年

学校发起“一个童子军、一件棉背心、一封慰劳信”运动,学生一人或两人同捐一件,共计棉背心80件,同时还组织师生到社会劝募。


1944年4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来隆昌发动抗日救亡献金运动。全校学生集体吃了一周的稀饭,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捐献。当年,学校共捐献法币25万元,另有100余件夏布背心等物资,成为全县献金最踊跃的单位之一,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受到四川省政府明令嘉奖。冯玉祥将军高度赞扬隆昌人民炽热的爱国热情为“只知有国,不知有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发令嘉奖学校“爱国情殷,殊深嘉慰”。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学校创办于1932年,正值风雨飘摇的民国时期,鸠居鹊巢、校舍简陋,办学条件捉襟见肘。而我们的先辈,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怀着一颗对国家、对民族赤诚的心,先后在先农坛、肃公祠、罗汉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肃公祠


▲罗汉寺


1943年下学期,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喻铭勋校长任命刘作先担任事务主任。他积极帮助校长因校制宜,广辟财源,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率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开垦荒地,种菜种粮,种植花木,美化校园环境,修筑环校公路。发动学生下乡自行搬运俸谷,由学生自治会筹办加工房加工大米,结合发展米糠养猪,每年养猪四五十头,糠壳作为食堂燃料,这样既增加了肉食,又节约了食堂经费。另外,组织创办消费合作社,方便师生;同时改灶节煤,推举学生代表民主管理伙食,组织清理账目,杜绝贪污浪费,努力办好伙食团,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改善了师生的生活,使大家比过去吃得热、吃得饱、吃得好,生活安定、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和学习。经过刘作先、蒋启予、沈寄踪等革命前辈的勤奋努力,我党在学校站稳了脚跟,为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平凡岗位上的忠诚与担当


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共气焰甚嚣尘上,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刘作先、蒋启予、沈寄踪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只有教好书,才能在学校发挥作用,从而打开革命工作局面。他们首先在“勤学”“勤业”上狠下功夫,着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方法上,他们抛弃陈腐的照本宣科、教死书的方法,做到力求讲得生动活泼,言传身教。沈寄踪老师把国文教学作为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阵地,讲授进步文学、古典名著,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厚,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刘作先老师上农业课时,结合当时农民和地主的人口以及土地占有的比例,揭露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蒋启予在上地理课时,宣传抗战思想,讲述抗战形势。他们发动进步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上选择有革命意义的教材,宣传反帝抗日以及反封建、反保守落后的思想,课外活动安排上提倡多读书,多写文章,多做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自觉地同旧思想、旧道德观念决裂。


学校党小组为做好学生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组织成立“教与学社”,把进步学生秘密组织起来,阅读进步书刊,学习进步思想。1945年,沈寄踪在上课时讲授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后,诗中海燕英勇搏击暴风雨的形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加秘密读书小组的同学一致提议将读书小组取名为“海燕社”。在刘作先、蒋启予、沈寄踪三位老师的指导下,海燕社成员秘密学习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以及《新华日报》等进步刊物,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写成诗歌、童话、寓言和散文,刊发在自己创建的壁报《海雁》上,鞭笞当时的黑暗统治,表达向往民主和自由的强烈愿望。每当壁报出刊,师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去观看,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海雁》壁报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又办起了《原野》壁报,把学校作为革命斗争阵地,向学生宣传进步思想,培养了大批进步学生,成为解放后我党的新生力量。1949年12月5日隆昌解放后,海燕社的多数成员参加了地方干部培训班学习,在新的征途中为革命和建设作贡献。



赓续校史“红色基因”

凝聚前进的磅礴力量


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要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我们要在川南幼儿师专这块热土上,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把“红色基因”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思想,作为一种动力融入工作,作为一种追求融入人生。罗慧强调,我们要赓续校史“红色基因”,凝聚前进的磅礴力量。一是要“革命理想高于天”,二是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三是要擦亮底色立德树人,让川南幼专红色基因、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新媒体中心策划出品
图 | 宣传部编辑 | 新媒体 责任编辑 | 曾新 唐珊珊
初审 | 邓怀伍终审 | 徐天福



【良心推荐】(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悦读)

致敬国士|张富清:英雄无言,本色人生

致敬国士|李延年:胸怀爱国心,笃行报国志

军运会开幕!这组超美现场图打包发你

心理咨询中心大揭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